你大概也没想到 ,一名大厂员工的生活变化能那么快 。 不到 1 年前,互联网大厂员工 " 晒工牌 " 团建活动在全网发酵,世界仿佛只剩下两种人——戴大厂工牌的人 ,和羡慕别人戴大厂工牌的人。 近 1 个月时间,小红书中关于 " 工牌 " 的新增笔记只有不到 100 条 。点开一条去年的笔记,6 月还在晒工牌的博主,11 月在评论区写道 ," 现在已经裁员了 "。 今年春天 ,互联网大厂裁员新闻肉眼可见地变多了。4 月 24 日 ,虎牙被曝整体大裁员,国际化业务裁员比例高达 70% 。4 月 21 日 ,小红书被曝整体裁员 20% 登上热搜第 2 。亦真亦假的传闻中,裁员成为大厂们的关键词。 这不禁让人好奇 ,不久前还恨不得把工牌烙进皮肤里的大厂年轻人 ,如今都在哪儿?那些主动离职或被迫 " 毕业 " 的人们 ,在交叉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?互联网大厂,对年轻人来说还香吗 ? #01 互联网大厂 ,对年轻人还有吸引力吗 ? 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,离不开一批批年轻人的投入。为了业务的持续高效运转 ,互联网公司往往宽口径吸纳人才 ,再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淘汰一批人,实现人员的汰换。 对个体来说,互联网公司的人员迭代,意味着高强度的竞争压力 、加快的生活节奏 、工作的不稳定性。尽管如此,仍有不少人在积极拥抱互联网 。 数据显示,2021 年,投递互联网大厂的人次占比为 21.8%,这个数字在 2019 年是 18.5% 。近几年来,大厂求职者的人次占比稳步上升。相应地,非互联网大厂的投递人次占比在下降。 从求职者画像的角度,30-35 岁职场人投递大厂的人最多,但他们对互联网正在失去兴趣。另一方面,大厂招聘形势向好,主要是得到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。 2022 年 3-4 月,在瞄准互联网的中高端人才中 ,30-35 岁职场人投递比最高 ,约为 29.13% 。但与去年同期相比 ,这部分人群投递比降低最多 ,减少约 1.6%。 有一定阅历的 30-35 岁职场人 ,撑起了大厂应聘者的队伍 ,但近一年以来,或许是出于年龄焦虑或失业危机,大厂在他们眼中正在失去吸引力。 与此同时 ,年轻人对互联网大厂表现出浓厚兴趣 。20-25 岁职场人比例较去年同期增幅最大,达到约 2.7 个百分点 。 年轻人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。这一点,从其他数据中也能得到印证。 根据猎聘大数据,今年 3-4 月,互联网大厂开放的招聘职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降低 ,但想进大厂的年轻人却更多了,投递大厂的应届毕业生同比增长 19.67%。 脉脉数据显示 ,北大、清华等名校生,毕业后入职的前 9 家公司均为互联网大厂
,首选去处是国内第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 ,他们清楚互联网大厂的加班现状和裁员风险,但高薪高起点的诱惑、年轻就要拼的干劲,让他们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试 ,甚至去卷 。 #02 被裁员的职场人,都去哪了? 尽管每年都会被贴上 " 最难求职季 " 的标签,从今年的招聘情况来看,找工作难确实是横在求职者面前一道很深的坎儿。 据脉脉数据 ,今年春节后第一周的企业招聘规模比去年同期减少 4.5%,每个岗位收到的简历数是去年同期的 2 倍 。从人才和职位供求比来看,2022 年第一季度平均每个岗位有 24 个争夺者 。 活跃在求职战场上的竞争者们,除了应届毕业生、职场跳槽者、灵活就业大军 ,也不乏一些被动离职的职场人。 根据脉脉数据 ,在被输送回社会的职场人才中,除了近 4 成人按兵不动,41.5% 的职场人选择转换行业 ,23.5% 的人开始考公考编,还有 23.2% 的人走向从事自由职业的道路 。 转行是职场人被动离职后的第一选择,这其中包括受 " 双减 " 政策影响,被迫换赛道的一大批教培从业者 。除此之外 ,也有一些人早就意识到行业前景日薄西山 ,或是和手头工作相看两生厌,裁员只是他们下定决心转行的一个契机。 还有近 1/4 的人把精力投入到考公考编中 。在疫情的冲击下 ,一份按时吐薪的稳定工作意味着能够攥在手里的安全感 。尤其对于经历过被裁员的职场人来说 ,不少人希望在不确定的人生中追求一种确定性,老一辈人追求的稳定变成了 " 真香 "。 有人刚找到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 " 大厂半年游 ",也有人把青春献给公司却遭遇优化,简直是一场无差别大屠杀 "。在这场人人自危的裁员地震中 ,35 岁以上的职场人或许是最担惊受怕的一群人。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,但提起 35 岁危机 ,不少职场人内心都亮起了警戒灯 。据脉脉统计,各主要科技公司的员工年龄中位数均在 35 岁以下,滴滴员工的年龄中位数为 33 岁,已经属于大龄公司。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,超过 35 岁的大厂人都去哪了 ? 根据脉脉的调研,去往前景好的中小型企业、独立自主创业 、跳槽到另一个互联网大厂 ,是 35 岁以上大厂人尝试过最多的方向 。 工作了一定年限 ,选择大公司执行岗还是小公司管理岗,是困扰资深职场人的一个问题。从 35 岁以上职场人用脚投票的结果来看,超过 4 成人摘掉了大厂螺丝钉的帽子,带着在大公司积累的能力与经验来到中小企业 。 也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其他大厂。平均每 3 个资深大厂人中,就有一个在互联网大厂之间跳槽 。 #03 互联网人才流动图鉴 " 员工在大厂之间多次跳槽,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" 是网络上对大厂人跳槽的调侃 。在各大互联网公司之间跳来跳去的职场人,他们来自哪家公司?最有可能流向哪里?我们根据脉脉的人才流动数据 ,描绘了一幅大厂员工跳槽图鉴。 可以看到 ,字节跳动是 2021 年人才市场中最活跃的企业之一。 一方面 ,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来源中都出现了字节跳动的身影 。2021 年以来,字节旗下教育、游戏 、商业化业dnf私服十字斩基址Dnf坐飞机没有被制裁务相继大幅度裁员 ,dnf普雷飞机没了大批互联网人才流入求职市场 ,他们中的不少人被竞品团队收编,流窜于各个大厂之间。 另一方面,从各个大厂流入字节跳动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。据界面报道 ,抖音和 TikTok 诞生几年间,字节员工体量已从 3000 爆炸增长至超过 13 万(含外包) 。字节跳动一边淘汰产出不理想的业务,一边寻找新的增长曲线。反映在 HR(人力资源)的工作上 ,就是不停沟通裁员 ,同时拼命抢人 。
在互联网大行业,不同领域公司都有互联网核心职能的需求,因此产品 、技术 、运营等岗位的跳槽空间比较广泛。而随着企业不断拓宽市场边界,不同领域的公司经营着重合的业务条线,也进一步刺激了大厂之间的人才抢夺战。 以网约车业务为例 ,2021 年 7 月,国家网信办发布文件 ,要求滴滴出行 APP 下架整改 。消息一出 ,美团重启打车业务,重新上架了早在 2019 年就下线的美团打车 APP 。阿里巴巴旗下高德打车推出 " 免佣金 " 活动 ,宣布 7 月 -9 月部分时段司机可享受免佣金接单,赚来的全部进入自己口袋。 各家平台使出浑身解数 ,从滴滴手中抢司机争用户 。美团和阿里巴巴,也成为滴滴员工跳槽时瞄准的方向。 除了大厂之间的人员流通,互联网行业也在各个领域吸纳人才 。 过去一年 ,不少智能硬件领域人才流向互联网,进入字节跳动 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大厂。硬件 + 软件 + 服务是构建产品生态的关键 ,随着 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 ,智能硬件与互联网向深度融合发展,促进了从业者之间的流动 。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,大厂优越的薪资福利、体面的职场名片,对年轻人散发着甜蜜的诱惑。社交媒体上,满屏的大厂面试攻略、大厂实习经历,仿佛步入大厂就成为人上人。 然而组织的光鲜不等同于个体的光环,凶猛的裁员潮下,一些人开始对大厂祛魅,流向中小企业。但不可否认,大厂对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仍保持着强势吸引力 。 钱钟书说过 :"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 ,不但想象它酸 ,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。" 大厂对很多人来说都只是一个概念 ,真实的大厂到底什么样 ,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会知道。至少,那些在大厂之间跳槽的人,一定比其他人更清楚 。 作 者 | 金花鼠 编 辑 | 唐也钦 设 计 | 郑舒雅 题图来源:《从宫本到你》
|